任凭西风起,“囊”落钓鱼台——擎源携微球囊参会,共推疼痛学发展
疼痛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成立于上世纪30年代。1992年,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正式成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临床疼痛学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与其他地区的疼痛学科发展状况相比,西部地区的疼痛学科发展情况尚不理想。因此,有效提升西部疼痛医疗水平,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题记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据统计,全球大约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我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的疼痛患者。号称“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又是其中之最:最痛苦、最难治、最易复发。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已出现几种手术治疗方式:微血管减压术、射频热凝术和微球囊压迫术。其中,球囊压迫术作为后起之秀,其临床效果以及诸多优势受到了业界越来越多的认可和青睐。
大会上,各专家纷纷“助阵”微球囊压迫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汪洋主任做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主题发言,就传统手术方式和微球囊压迫术的优缺点对比,球囊压迫术的历史探索、操作步骤、长期疗效等多方面进行深度解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刘广召主任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局部麻醉下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用经典案例阐述了局部麻醉的要点、球囊的定位以及引导穿刺的方式选择等;河南省人民医院陶熔主任则深入讲解了不同球囊形状对三叉神经不同分支的影响程度分析,并强调“梨形”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为球囊压迫术唯一专用球囊的开发者,擎源携着主打产品“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用一次性球囊导管套件”远赴千里参加了此次大会。展台前,汇聚了一波又一波前来咨询了解产品的专家。
相较于传统的微血管减压术和射频热凝术,微球囊压迫术具有“微创无痛、安全有效”的优势。手术时间短,仅用一根穿刺针引导,置入球囊导管到月半节,压迫几分钟即可消除病痛。不但适用于所有类型和任何年龄段的患者,而且手术风险小,治疗时间短,患者恢复速度快且并发症少。展位前,专家们就穿刺针的使用,球囊的定位以及压迫的时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一直以来,“信任和分享”是擎源坚持的理念。现场,擎源人以夯实的学术基础、娴熟的临床知识,自信的专业态度服务于每一位前来咨询的专家。未来,擎源将持续投入创新,为推动疼痛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